如果将2013年作为中国游戏行业爆发元年,那么过去的2014年可称得上是游戏行业并购重组的巅峰之年。据统计,57起与游戏相关的并购案中,涉及金额300多亿元,远超2013年的188亿元。
同时,随着2014年年报的持续披露,去年参与游戏行业并购重组的公司都陆续交出成绩单,由于去年游戏行业并购异常火热,所涉上市公司的业绩更加引人关注。另外,不少公司在重组收官后更名改姓也成为游戏行业和二级市场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为“玩”游戏屡屡改名 对股价实际影响不大
2014年涉及游戏行业并购重组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数,更名之举也频频出现。
2014年最早的涉及游戏行业并购重组而改名的上市公司为梅花伞。资料显示,因游族网络借壳并购方案顺利通过,梅花伞于当年6月5日正式更名为“游族网络”。自此,上市公司因“玩”游戏而“变脸”的大戏接踵而至。
2014年9月,张化机发布重组预案,拟斥资15亿元收购上海宝酷、金华利诚和酷宝上海全部股权,新增网络游戏虚拟物品交易平台运营业务。张化机表示,若交易顺利完成,公司将成为拥有压力容器及非标设备的设计制造与互联网业务并行的双主业上市公司。当年12月11日,张化机改名“天沃科技”。
欲从焦炭行业转型,拟逾10亿元资金打包收购七家游戏动漫公司的四川圣达,于2014年12月30日晚间宣布更名为“长城动漫”,自此彻底从煤炭企业转型为游戏动漫公司。
同样,希冀通过涉足游戏业,以帮助公司走出煤炭销售主业亏损境遇的爱使股份,2015年,2月4日也宣布拟改名“游久游戏”。数据显示,爱使股份2014年业绩预亏2.5亿元左右,因此并购游戏公司游久时代,对其业绩所产生的影响同样备受关注。
2014年12月2日晚间,顺荣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拟19.2亿元收购三七玩60%并购重组方案获**批准。这段一度被掐断的“姻缘”终究修成了正果。
2015年2月3日,因并购三七玩方案顺利完成,荣顺股份宣布正式改名“顺荣三七”。
曾以汽车零部件生产销售为主业的顺荣三七表示,网络游戏运营及开发的收入将成为公司的重要收入来源。同时,互动娱乐产品开发及运行服务将成为公司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根据近期行业统计数据,顺荣三七子公司37游戏2014年在网页游戏游上占据市场第二的份额,约合30%,巩固了仅次于腾讯的行业龙头位置。
同时,三七玩2014年仅12月份净利润为3700万至4300万元,上市公司持有三七玩60%的股权,合并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20万元至2580万元。值得注意的是,顺荣三七在2014年业绩预报中披露,公司净利润也只是在3620万元至4280万元之间。
与公布重组预案不同,作为重组收官标志的更改名称,并不会像前者一样会给二级市场表现带来较大的提振作用,有的公司股价甚至不升反降。
游族网络在2014年6月5日宣布改名后,股价持续下挫,一度跌至年终最低点;天沃科技在12月11月改名之后,股价同样连续大跌。
半年来30家公司重组失败 游戏公司项目居多
威华股份发布公告,正式终止重大资产重组,与赣州稀土两年多的恩怨纠葛划上句号。而近半年以来,已经有多达30家上市公司公告重组事件失败。除了赣州稀土借壳威华股份失败引发市场激烈讨论外,成飞集成收购集团资产失败,无疑也是市场热点。该公司在去年5月19日公告拟发行股份收购沈飞集团、成飞集团、洪都科技后,股价在两个月时间由15元左右升至最高的70多元。
众多的重组事件失败案例中,收购游戏公司项目最为刺眼。榜单中,有多达5家公司公告收购游戏公司失败。最近的群兴玩具去年7月22日公告拟14.4亿元收购星创互联100%股权,未获得发审委通过。此外长城集团收购深海游戏、天润控股收购旭游网络、新国都6.9亿收购范特西、德力股份9.3亿购买武神世纪等4家上市公司收购游戏资产失败。
游戏行业的高度不确定性以及过高的资产溢价率或许是失败的最重要两大因素。群兴玩具拟收购的星创互联100%股权,在评估基准日(2014年5月31日)股东权益账面价值6761万元,而收购价格高达14.4亿元,溢价率超过20倍,德力股份拟收购武神世纪资产溢价率也接近9倍之多。游戏行业的经营持续性也是上市公司收购资产的重要考量,新国都、德力股份等终止资产收购也存在这方面的因素。